日期:2022-10-20 瀏覽次數:22 次
日期:2022-10-20 瀏覽次數:22 次
日期:2022-10-20 瀏覽次數:22 次
日期:2022-10-20 瀏覽次數:22 次
日期:2022-10-20 瀏覽次數:22 次
日期:2022-09-29 瀏覽次數:22 次
發布時間:2022-10-20 11:27:20 人氣:22 來源:卓立海創
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移動互聯的快速發展,傳統媒體的逐漸弱化和自媒體的興起,當前社會的輿情的產生與擴散方式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如果我們還按照傳統思維去應對,就會越處置反而輿情越多,最后導致“按下葫蘆、浮起瓢”深陷輿論旋渦難以擺脫。新世紀的互聯網與傳統媒體更大的差別是,網絡是一種互動性媒體。當傳播的平臺變了,我們的處置方式當然也應該跟著變。但是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官本位思想,導致了不少官方態度傲慢,不肯放下身段與網民進行平等對話,再加上對互聯網生態的不了解,造成官方處置網絡輿論能力的低下。今天卓立海創小編就與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網絡輿情處置中的十大錯誤思維。
六、站隊思維
網絡上一旦發生負面輿論,某些群體就會迅速站隊,以寄希望于戰敗對方。要知道在網絡是95%的人在看、不到5%的人在發表意見。戰敗對方是沒有意義的,這時候要爭取的是“沉默的大多數”。因此,以“群體內認同”的阿Q式精神勝利法是無效的。不用事實去講理和說服,就會變成意氣之爭,情緒化的爭辯只圖一時、一事嘴上壓過對方,不顧大局和整體形象。打嘴仗好像嘴上占了便宜,氣勢上壓倒了對方,出了胸中那點悶氣,其實可能在整體形象上輸得一敗涂地。正確做法是直接無視那些無理取鬧和謾罵攻擊,用基于事實和法理的討論去爭取群體外的理解和支持,這樣才有引導的意義。
七、討好思維
有些官方一看到網絡輿論就緊張的不得了,馬上對自己的相關當事人過重處理,想以此討好網民、平息輿論。這樣做往往會適得其反,引發新的次生輿情,類似事在警察和城管部門中多次發生過。不要看網絡上的言論好象都是非理性的,但網絡輿論的主流是具有基本理性的。偏激的言論往往不是真民意,不要被這些假民意所綁架。處理任何事件都要恰如其份,不可過重、也不可過輕,更不可以“苦肉計”來討好網民。
八、刪帖思維
在論壇時代,許多官方一看到有不利于自己怕言論就急著找人刪貼。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如果還用這種老辦法很容易激怒網民,貼子會越刪越多。刪貼還會讓網民浮想聯翩,構建起了“壞事”邏輯——正因為官方有著重大的過錯,才會采用刪貼來進行應對,從而進一步激發了網民們強烈的好奇心,本不想圍觀的都會跑來圍觀。唯有在時間積極正面回應和發布,才有效減少小道消息的傳播,從而起來引導輿論的作用。
九、蒙混思維
真實性是官方公信力的核心,有些官方因為擔心公眾的承受心理、擔心網民添亂,不敢說真話、不敢公布事件真相,想隨便找個理由蒙混過關,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中國網民有7億,基數巨大,其中不有乏行業專家、知情人士。弄虛作假不但欺騙不了網民,還會來重損官方的公信力使官方掉進“塔西佗”陷阱,接下來官方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
十、駝鳥思維
由于媒介素養的缺失,使得不少官方領導都懼怕媒體。輿情產生后,往往會認為“躲一躲,就過去”。媒體由于得不到權威的信息源,只能根據道聽途說進行片面報道,網民再根據這不實的信息添油加醋進行傳播,于是網絡上謠言四起。在網絡輿論中,誰時間發布,誰就掌握了輿論的主導權。在處置過程中官方應主動發布引導媒體,搶占輿論主導權。其實在很多事件中官方都不是主要責任者,但若故意隱瞞造成的后果,則完全是官方的責任。
總之,在網絡輿論發生之初,如果官方能依法處置并及時發聲,做到實事求是地發布信息、客觀公正地定性事件、主動承但相關過失、積極宣布有效措施,并盡可能地提供事件相關信息和關鍵性細節,以有效防止道聽途說、斷章取義、過分解讀、情緒化渲染,很多網絡輿論都成不了網絡輿情事件的。
SEO、SEM、輿情監控
APP推廣運營,應用市場優化、APP活躍用戶調起
小程序推廣優化 ,百度小程序,微信小程序,今日頭條小程序
新媒體推廣運營,抖音推廣、快手推廣、微信公眾號推廣
北京卓立海創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互聯網營銷、網絡運營推廣、視頻營銷等業務的技術型服務公司。擁有資深高級技術工程師和一流的運營團隊,具備各種規模與類型網絡營銷的雄厚實力,公司成立以來為眾多企業提供優化服務,為您量身打造專屬推廣方案。